logo1 logo2
睡眠呼吸暂停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
发布时间:2021-12-14

  睡眠呼吸暂停是一种发病率较高、危害较大的疾病,打鼾是其最典型的症状之一。心血管疾病(常见病种有高血压、冠心病,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特别是50岁以上中、老年人健康的常见病,具有高患病率和高死亡率的特点。


  1、OSA与高血压的关系


  夜间缺氧是OSA引起高血压的主要原因,其机制大致如下:当我们睡觉时,患有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患者出现反复呼吸暂停而缺氧,刺激血管里的外周化学感受器,兴奋交感神经,增加儿茶酚胺分泌,同时激活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从而使血管收缩、心率增快、心收缩力增强、心搏出量增多,从而导致血压升高。


  2、OSA与冠心病的关系


  由于低通气造成的呼吸暂停和觉醒发作与冠状动脉低氧供相关,同时心率的快速变化和后负荷增加导致心脏需氧增加。因此,夜间需氧增加和供氧减少可引起心肌缺血损害和夜间心绞痛。 据流行病学研究结果显示20%-30%的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合并冠心病。夜间间歇性缺氧,可加重心肌缺氧,为了供氧,心脏还得持续高负荷工作。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合并冠心病的患者常常在夜间发生心绞痛,会有胸闷、胸痛、胸部紧缩等不适感。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得到治疗后,症状会显著缓解,夜间心绞痛症状也会消失。



  3、OSA与心力衰竭的关系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是诱发、促进、加重心力衰竭的高危因素。 研究发现,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患者患有心力衰竭的可能性增加了2.4倍,独立于其他已知的危险因素。由于心力衰竭患者交感神经活动性增加、心肌耗氧量增加,而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引起的反复间歇性缺氧会使心肌供氧量不足,导致心肌细胞功能受损,两者相互作用形成恶性循环,加速疾病进程。


  4、OSA与心律失常的关系


  由于睡眠期间反复发作呼吸暂停及低通气造成反复严重胸腔内压下降、严重低血氧症及高碳酸血症,兴奋迷走神经,导致交感及副交感神经功能失调、神经内分泌异常、血管内皮受损和血流动力学改变,从而导致心率失常的发生。 流行病学研究结果显示,心律快-慢交替是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最典型的特征。80%以上的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在呼吸暂停期间有明显的心动过缓,超过50%的重度患者还会出现窦性停搏、II度房室传导阻滞。 心律失常的发生还与睡眠紊乱和血氧饱和度有关,当SaO2<60%时即可出现频繁的早搏。这种心律失常是引起夜间猝死的主要原因,多发于睡眠和休息状态时。 迷走性神经兴奋引起的心动过缓,主要发生于快动眼睡眠时;兴奋交感神经而致的心动过速,多出现于呼吸暂停终末期。


  OSA与心血管疾病关系密切,当心血管疾病患者存在可疑OSA风险时应及时进行PSG等筛查。当确诊或既往已患OSA时,应对疾病进行有效干预。


  常见的OSA治疗方法包括减轻体重、药物治疗、侧位睡眠、外科手术、气道无创正压通气治疗等。对于中重度OSA而言,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CPAP)为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CPAP是一种在睡眠中通过正压负荷开放上气道来改善OSA的一种治疗措施,通常可使AHI降至5~10次/小时。呼吸暂停和低通气的有效消除可以升高动脉血氧饱和度,减少呼吸事件相关觉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