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阻肺稳定期,就是在经过药物、辅助治疗后,患者呼吸道症状稳定或减轻,主要是以居家护理为主。慢阻肺稳定期管理目标:(1)减轻当前症状:缓解呼吸系统症状、改善运动耐量和生活质量;(2)降低未来风险:延缓疾病进展,降低急性加重和死亡风险。
慢阻肺稳定期该如何做好居家护理?
一、避免接触有害气体或颗粒,戒烟。
1.戒烟是慢阻肺防治的首要措施,避免吸入二手烟。
2.雾霾天气尽量少出门,需要外出时佩戴好口罩。
3.避免接触有害、刺激性气体,如油烟、油漆、粉尘。
二、长期规范使用支气管舒张剂:支气管舒张剂是慢阻肺的基础一线治疗药物,可以有效缓解气促、增加运动耐力、改善肺功能和降低急性加重风险。
三、规律的运动训练是呼吸康复的核心内容:患者可根据自身情况量力而行:缩唇呼吸、腹式呼吸、散步、快走、慢跑、广播操、呼吸操等,以不感觉到累为宜,运动时,可使用指脉血氧检测仪定期检测血氧饱和度(>90%),如有不适立即停止。
四、家庭氧疗:慢性呼吸衰竭的患者进行长期氧疗(LTOT)可以提高静息状态下严重低氧血症患者的生存率,对血流动力学、血液学特征、运动能力、肺生理和精神状态都会产生有益的影响。
接受LTOT的稳定期患者应有如下之一特征:(1)PaO2≤7.3 kPa(55 mmHg),或SaO2≤88%,伴或不伴有3周发生2次高碳酸血症的情况。(2)PaO2为7.3~8.0 kPa(55~60 mmHg),患者出现肺动脉高压,外周水肿(有充血性心力衰竭迹象),或红细胞增多症(红细胞压积>55%)。开始LTOT后,在60~90 d 期间内,应对患者的疗效进行重新评估,以判断氧疗是否有效以及是否需要继续治疗。
五、家庭无创辅助通气:在医生、呼吸治疗师指导下,对于存在严重二氧化碳潴留(PaCO2≥52mmHg,PH值>7.3)的重度慢阻肺患者,家庭无创通气可以改善症状,降低住院率和死亡率。
六、慢阻肺患者常存在营养不良及心理障碍:通过营养干预可改善患者营养状况、总体重、运动能力和一般健康状况;心理干预可显著改善慢阻肺患者焦虑抑郁症状,增加患者治疗依从性;健康教育可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并可改善预后。
七、疫苗接种:疫苗接种是预防相应病原体感染的有效治疗手段。流行性感冒(流感)疫苗接种可降低慢阻肺患者的严重程度和病死率。在慢阻肺中,尤其是年龄>65岁的患者,推荐每年接种流感疫苗和每5年接种肺炎球菌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