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1 logo2
哪些老年慢性病容易发生认知障碍?
发布时间:2023-04-06

  老年认知障碍症,主要发生在老年人群体而著称,其主要表现为老年人大脑的不断萎缩,导致老年人的认知水平与记忆力受到不断的蚕食,给广大老年朋友生活带来极大不便。


  一、糖尿病


  糖尿病是发生认知障碍和痴呆的相对独立而重要的危险因素。糖尿病引起的痴呆主要分为两类:一是糖尿病相关脑血管损伤引起的认知功能损害,主要是血管性痴呆。二是糖尿病引起的神经退行性病变,主要是阿尔茨海默病性痴呆。



  • 发病机制



  目前认为糖尿病的多种特征因素(如慢性高血糖、反复发作的低血糖、血糖波动、微血管并发症)与糖尿病伴发因素(如肥胖、高血压、血脂紊乱等)共同参与了患者的认知功能减退。其中机理就涉及到糖-胰岛素代谢异常、血管-神经病变、细胞凋亡等,还可能与蛋白激酶 C、必需脂肪酸、前列腺素等代谢失调,氨基己糖代谢异常,脂代谢异常等诸多因素有关。



  • 筛查



  尽早识别糖尿病患者出现认知功能障碍具有重要临床意义。推荐糖尿病患者中的两类人群进行认知功能的筛查:一是65岁以上人群,该建议推荐65岁以上成人在初次内分泌科就诊时进行早期认知功能的筛查(如MMSE和MoCA),并酌情每年进行一次认知筛查。二是糖尿病患者出现自我护理问题(如胰岛素剂量计算错误或注射量错误,碳水化合物摄入量计算困难)而导致临床状况明显下降时,应进行认知评估。


  二、高血压


  虽然高血压与痴呆风险之间的关系较为复杂且并非线性。但高血压可能是痴呆最重要的可干预的危险因素。



  • 发病机制



  长期高血压使动脉内膜增生,造成管腔狭窄、血流阻力增加及大脑重要功能区的血流灌注不足是其主要机制。高血压患者正常脑血流生理调节能力降低,老年高血压患者又可能因为过度降压导致低血压发生,造成脑血流灌注不足,局部组织缺血缺氧及神经元功能下降,诱发脑白质及脑灰质改变。脑白质和皮质间联系结构的损害,导致各功能区的联系受损,影响认知功能信息的传递,导致认知功能损害。


  此外长期高血压可能通过增加脑内β淀粉样蛋白(Aβ)的沉积作用、损害脑内Aβ的清除能力、促进Aβ前体蛋白裂解从而导致认知障碍。高血压可促进大脑皮层以及与认知功能关系最为密切的海马结构发生萎缩,加速脑白质变性,增加脑卒中和认知障碍的风险。



  • 筛查



  目前尚缺少早期筛查、评估老年高血压合并认知障碍可改善患者预后的直接临床研究证据,但是由于持续的血压水平升高是认知障碍的重要危险因素;而高龄老年人合并多种共病、衰弱的风险均增高,亦是导致认知障碍发生风险增高的因素。因此,推荐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尤其是高龄、有记忆障碍主诉者,除进行传统的血压、心血管危险分层评估外,应积极筛查认知功能和进行老年综合评估,以便对老年人进行早期、综合、全面的干预。


  三、脑血管病


  脑血管病所致认知障碍及痴呆主要有两方面:一是脑卒中尤其是卒中后认知障碍。二是脑小血管病相关认知障碍。



  • 发病机制



  对于脑血管病所致认知障碍的发病机制,大致分为以下几种原因:1.血管危险因素和细胞老化和变性;2.小胶质细胞和巨噬细胞造成的脑白质损伤;3.血脑屏障破坏;4.突触信号传导和结构破坏;5.脑储备功能恢复不良;6.脑结构变化,皮质-皮质下环路结构和功能破坏。当然亦有其他的神经电生理学相关研究亦在进行中。



  • 筛查



  建议有卒中事件的患者,以及PSCI的高危人群进行认知功能相关评估,此外脑小血管病人群,如腔隙性脑梗死、脑白质病变人群定期进行认知功能筛查。


  四、冠心病


  冠心病与痴呆为老年人常见的共病。有研究结果表明,心血管疾病患者脑组织中存在老年斑的分布(SP),这一点与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一致。越来越多的临床证据与基础研究结果均提示冠心病与认知功能下降存在共同的发病基础,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衰老等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对痴呆的发生和发展起到一定的启动和促进作用。



  • 发病机制



  冠心病合并认知障碍可能与大脑不同区域的灰质丧失、脑萎缩和低心输出量有关,内皮功能紊乱是动脉粥样硬化诱发认知障碍的重要病理机制之一。冠心病患者多伴有脑血管内皮功能不全,可导致脑血流量减少,引起低灌注、脑白质损伤和脑梗死。冠心病患者出现心输出量减少,可加重脑灌注不足和神经元损伤,进一步加重认知功能的损伤。



  • 筛查



  冠心病患者定期进行认知功能筛查,可以做到早发现,以延缓痴呆的发生。


  五、慢性肾脏病


  在老年慢性肾脏病(CKD)患者中,肾功能水平下降与认知功能减退速度、痴呆发病率轻度增加相关。一项荟萃分析结果表明,CKD是认知障碍发生发展的独立危险因素:与一般人群相比,CKD患者罹患阿尔茨海默病及轻度认知障碍的风险明显升高,且患者轻度认知障碍的患病率随着CKD分期的增加而升高,也随着CKD每个阶段的持续时间的增加而升高。



  • 发病机制


  CKD或是ESKD认知障碍发生率高,或许是因为它们具有共同的危险因素,如冠心病、糖尿病和高血压。也有人认为CKD和ESKD的认知功能障碍可能与过早衰老、轻度炎症、透析相关并发症包括贫血、血管钙化、脑血管疾病、高血压、糖尿病和矿性骨病有关。



  • 筛查



  对于慢性肾脏病,包括终末期肾病患者,定期进行认知筛查,能真正重视起肾脏病患者的认知障碍。


  六、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


  横断面研究和前瞻性观察性研究均显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与MCI和痴呆的风险增加有关。一项针对6项前瞻性研究(共200,000多例成人)的汇总分析发现,睡眠呼吸障碍者发生有临床意义的认知功能减退或痴呆的可能性增加26%。大多数研究发现OSA更严重(即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更高、夜间氧饱和度降低更严重)的患者面临更高风险,从而提出假说认为缺氧可能是一种潜在致病机制。其他研究提示,OSA可能加速脑淀粉样沉积。


  一项前瞻性研究显示,自述有睡眠呼吸暂停病史与MCI和阿尔茨海默型痴呆的发病年龄更早有关。使用持续气道正压(CPAP)与MCI延迟发生有关,但该观察结果也可能通过与个体使用CPAP可能性相关的其他因素得到解释。仍需要进一步研究确定有效治疗OSA是否能降低痴呆的风险。虽然OSA患者并发认知功能障碍的流行病学研究还缺乏相关数据,其发病机制也在研究探索中,但陆续的循证医学研究也向我们表明,OSA患者更应该重视认知筛查,警惕痴呆发生的可能。



  因此,高血压、糖尿病、脑血管病(包括脑小血管病及脑卒中)、冠心病、慢性肾脏病、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以上老年慢性疾病患者是认知障碍的危险人群,除了常规体检外,应接受认知筛查,发现问题尽早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