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1 logo2
慢阻肺氧疗的六大误区
发布时间:2023-04-04

  慢阻肺患者由于通气功能障碍和通气/血流比例失调,往往伴有不同程度的低氧血症,从而影响患者的自理能力和生活质量。长期家庭氧疗是慢阻肺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能够有效纠正患者的低氧血症,缓解呼吸困难的症状,有助于预防或延缓病情进展,延长患者生存期,减少再次入院的次数和住院时间。但很多慢阻肺病患者在氧疗的认识上仍然存在很多误区,也往往会因为这些误区造成无效氧疗或过度氧疗。


  误区一:认为长期吸氧容易成瘾


  很多慢阻肺患者都认为长期吸氧会导致氧气成瘾,一旦不吸氧就不行了。其实并没有任何的资料可以表明长期吸氧会成瘾。所谓离不开吸氧就是因为肺功能太差所导致,而且相当大一部分的人恰恰是由于前期没有进行家庭氧疗,导致肺功能急剧下降,从而对氧气形成依赖。


  反观之,氧疗还有很多好处:



  • 纠正低氧血症,缓解肺功能恶化;




  • 降低肺动脉压,延缓肺心病进展;




  • 提高生存率,有研究显示:5年死亡率氧疗组约45%,非氧疗组67%;




  • 减少并发症,预防血栓、猝死的发生;




  • 改善神经精神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误区二:不喘不吸氧


  慢阻肺患者在氧疗过程中最大的误区就是不喘不吸氧,慢阻肺患者进行吸氧的主要目的就是缓解缺氧症状,从而防止病情加剧、缓解肺功能,防止肺功能下降。因此无论是在病情发作期还是稳定期,不论是有喘息还是没喘息,都必须要进行吸氧治疗,保证肺内的氧气充足,维持重要器官的功能,保证周围组织的氧气供应。


  根据我国医学教材和慢阻肺相关诊疗指南倡议,慢阻肺稳定期患者符合以下任何一项即可进行长期家庭氧疗:


  ① 动脉血氧分压(PaO2)≤55 mmHg或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88%,有或无高碳酸血症。


  ② PaO2为55~60 mmHg或SaO2<89%,并有肺动脉高压、右心衰竭或红细胞增多症(血细胞比容>0.55)。



  误区三:吸氧的流量和浓度越高越好


  对于慢阻肺患者来说最主要的是进行控制性氧疗,控制性氧疗是指控制吸氧浓度。吸入氧浓度要确保在安全范围之内,才能够避免出现低血氧症和氧中毒。吸氧浓度一般应控制在25%到30%左右,鼻导管低流量1-3L/min。


  对有家庭氧疗指征的慢阻肺患者来说,为了取得较好的氧疗效果,轻度慢阻肺患者,每天吸氧为1~3次,每次吸氧30~60分钟;重度和极重度慢阻肺患者,应坚持每天吸氧15小时以上,切不可根据症状自行缩短吸氧时间。


  误区四:白天不需要吸氧


  慢阻肺的患者认为白天氧气充足,只需要在晚间吸氧即可,这种做法是错误的。慢阻肺的患者进行氧疗必须要保证每天15小时以上的时间,若只仅在晚上进行治疗时间远远不够,所以在白天也必须要吸氧才能够保证治疗的效果。


  误区五:吸氧不如用药


  对于有些慢阻肺病患者来说,药物可以明显缓解改善气喘症状,而吸氧一旦停止就没有效果了。但需要我们知道的是,吸氧并不仅仅适用于改善症状,吸氧最重要的作用是保护肺功能的下降速度和减少急性加重的次数,氧疗的益处是潜在的。


  误区六:吸氧就不需要用药


  对于不存在感染的慢阻肺病患者来说,吸氧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完全控制慢阻肺病的症状。但是慢阻肺本身是一种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这种非特异性的炎症,需要靠药物来进行控制,比如使用吸入β受体激动剂或者糖皮质激素,吸氧并不能控制这种非特异性的炎症。换句话说,氧疗与用药属于慢阻肺的两种保护手段,互为补充,缺一不可。


  综上所述,慢阻肺病患者要进行规范化的治疗,氧疗是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不可忽视,只有正确对待,才能获得畅快而又自由的呼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