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阻肺合并高血压非常常见,对慢阻肺患者的急性发病率、生存率、死亡率、日常生存质量都有着重大影响。通过对慢阻肺合并高血压的最新研究进行综述,发现慢阻肺合并高血压的发病机制主要是全身性炎症改变,而目前在慢阻肺的疾病管理策略中,对于如何干预高血压影响慢阻肺的措施并没有明确说明。在临床诊疗和研究中需要注意对慢阻肺合并高血压患者的评估与管理,掌握慢阻肺与高血压之间的发病机制,明确慢阻肺合并高血压患者的治疗与管理,有助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病情控制及预后。
COPD合并高血压的现况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患病率在发展中国家以及发达国家中持续上升,在我国患有慢阻肺的总人数已有1亿,可能与人口老龄化有关,因慢阻肺主要影响老年人,其流行高峰约为65岁。随着人口老龄化、身体亚健康等多种因素,高血压患病人数不断上升,据目前统计,我国高血压患病人数超过2亿人,在患有高血压的同时也会对心、脑、肺肾等器官造成影响。慢阻肺合并高血压的患病人数逐年增长,占慢阻肺合并症的主要组成部分。王浩彦等对北京地区2所医院的468例慢阻肺患者进行肺外合并症调查时发现,有42.7%的患者合并高血压。陈华萍等研究表明,我国约有30%的慢阻肺患者合并高血压。
慢阻肺所占据的直接或者间接医疗费用都在快速上升,全球慢阻肺的成本是2.1万亿元,据估计到2030年将增加到4.8万亿元,这些费用很大一部分被慢阻肺合并其他慢性病所占据 。高血压合并慢阻肺很常见,闫晓培等研究表明在慢阻肺患者中合并高血压的人数超过43%。高血压与慢阻肺有共同的风险因素,高血压与慢阻肺的死亡率独立相关,高血压在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中比在普通人群中更常见,并且对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病情加重频率、生存率、死亡率都会产生重大影响。
COPD合并高血压的发病机制
慢阻肺是一种复杂的呼吸系统疾病,其发展往往是不稳定的,具有全身性影响,会引起全身性炎症,从而影响其他器官。慢阻肺与高血压有吸烟、肥胖、身体活动减少等共同风险因素,同时在病理生理机的机制方面相互联系,长期暴露于烟雾、粉尘等颗粒中,容易引起慢阻肺的气流阻塞,引发炎症反应,进而通过全身性系统炎症损害血管内皮功能,导致血管舒张障碍、心脏输出量降低等不良反应。
1、全身性炎症
慢阻肺合并高血压的发病机制主要是全身性的炎症改变。高血压病被认为是一种低水平的炎症疾病,慢性系统炎症对高血压的发生发展占主要影响。系统炎症加速动脉粥样硬化、引起血管内皮功能障碍是基于肺和全身血流动力学的经典病理模型。血管壁的炎症反应是高血压发生发展过程中的核心机制,会增加心肌缺血、心肌梗死的风险。
2、内皮功能障碍
内皮细胞是血管的一层屏障结构,对调节血管舒张、维持血流稳定以及血管重建有重要的意义,一氧化氮(NitricOxide, NO)和内皮素(Endothelin, ET)是由血管内皮局部产生的、血管张力和血压的主要调节因子。由于内皮功能紊乱,导致了内皮源性松弛因子释放减少,内皮源性收缩因子、炎症因子、血栓形成因子和生长因子释放增加,以及血管收缩和舒张功能受损。全身性炎症对血管内皮功能有明显的影响,这可能因为内皮祖细胞受到了影响,内皮祖细胞通常参与血管修复过程,与动脉粥样硬化疾病有关。内皮功能障碍与气流阻塞的严重程度相关 ,在慢性阻塞性肺病中,循环内皮祖细胞的数量较少,这增加了对高血压病的患病风险。
3、 共同的危险因素
慢性阻塞性肺病和高血压有共同的高危因素,如吸烟、高龄和肥胖,其中吸烟占重要地位。长期吸烟会导致损伤细胞功能、肺泡表面活性物质丧失、纤毛功能减退、蛋白酶与抗蛋白酶之间的平衡失调、血管内皮损伤,促进慢阻肺急性加重期的发生以及增加高血压的患病率。持续和长时间暴露于香烟烟雾或者其他有毒气体和颗粒中,会导致不同程度的气道阻塞和肺气肿、局部和全身炎症,从而导致空气流量减少和肺恶性膨胀,最终导致骨骼肌功能障碍、呼吸衰竭和外周血流量减少。
慢阻肺合并高血压的治疗
慢阻肺合并高血压的识别和正确治疗是慢阻肺治疗中的非常重要的措施,因为高血压的控制对慢阻肺的预后有很大的影响。
1、药物治疗
慢阻肺合并高血压患者的呼吸、心脏、血管之间的病理生理的相互作用是复杂的,并且受治疗慢阻肺和高血压这两种药物的作用,因此在治疗慢阻肺合并高血压的患者时,需要考虑两种药物的药理作用。Vespasiani等研究表明,使用某些降压药物对自主神经有拮抗作用,而任何支气管扩张剂都可能导致窦性心动过速、心律失常。目前,治疗COPD的首选药物是吸入性支气管扩张剂,主要是β2-激动剂,可分为短效型和长效型。短效制剂按需缓解,长效制剂控制病情,临床上最常用的药物是沙美特罗和福莫特罗。在支气管舒张剂疗效不佳时可联合使用吸入型糖皮质激素,有助于改善症状、改善肺功能、改善健康状态。使用吸入型支气管扩张剂较口服支气管舒张剂发生窦性心动过速等心血管不良事件的概率更低。Bhatt等研究表明,比索洛尔、苯磺酸氨氯地平片等β-受体阻滞剂对慢阻肺合并高血压患者的预后有良好的效果。邓裕勤等研究表明,苯磺酸氨氯地平片相对于硝苯地平缓释片疗效更好,在降低血压的同时能稳定慢阻肺的肺功能,从而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有效改善慢阻肺合并高血压患者的病情。
2、非药物治疗
非药物治疗对慢阻肺合并高血压患者有不可或缺的重要性。非药物治疗主要包括呼吸康复治疗、家庭氧疗、家庭无创辅助通气、疫苗接种等方式方法。呼吸康复治疗包括运动训练、肺康复训练等。呼吸康复的重点是定期锻炼,可分为有氧运动、无氧运动和呼吸肌训练。有氧训练包括慢跑、游泳、羽毛球等耐力运动;无氧训练包括哑铃、杠铃、俯卧撑等力量训练。肺康复训练是改善呼吸肌的主要方法。肺康复训练包括腹式呼吸训练、排痰训练、呼吸操,腹式呼吸联合呼吸操可以保持患者胸廓的柔韧性;排痰训练有助于及时清除肺部痰液,减少感染机会。长期家庭氧疗与无创辅助通气从慢阻肺角度可以纠正低氧血症延缓肺部疾病进展,从高血压角度可以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减缓高血压的加剧 。接种疫苗可以有效地防止感染对应的病原体。目前有针对流感和肺炎球菌的疫苗接种,可以显著降低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的发生率。同时,通过改善日常饮食结构进行热量限制可以延长生存期限。
参考文献:蒋丽君, 张钰华, 梁民勇.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高血压的研究进展[J]. 临床医学进展, 2023, 13(2): 2169-2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