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阻肺疾病本身会造成肺通气功能、换气功能下降,当处于睡眠状态的时候,往往会出现严重的低氧血症和(或)高碳酸血症,这在某种程度上增加患者并发症和死亡风险。
低氧血症:是指血液中含氧不足,动脉血氧分压低于同龄人正常下限,主要表现为血氧分压与血氧饱和度下降。
高碳酸血症:是指血液中二氧化碳浓度异常高。
我们健康人在睡眠过程中也会出现一定程度的肺泡低通气,尤其是REM期睡眠(快速动眼睡眠期),在慢阻肺患者当中,这一现象更为突出,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第一, 慢阻肺患者存在肺过度充气,在清醒状态和NREM睡眠期(非眼球快速运动睡眠期),为了更好满足肺通气功能,辅助呼吸肌会参与通气过程,然而在REM睡眠期(快速动眼睡眠期),这些呼吸肌处于松弛状态,主要呼吸功能依靠膈肌,由于肺过度充气,膈肌往往变得低平,进而影响膈肌功能,加重慢阻肺患者睡眠中肺泡低通气。
第二, 慢阻肺患者死腔增加,通气效率下降。所谓死腔就是没有参与气体交换的那部分气道和肺。健康个体的呼吸系统也存在死腔,慢阻肺患者由于肺气肿、气体陷闭,这种死腔会增大。
第三, 慢阻肺病变特点造成睡眠中气道阻力增加。
除此之外,还有一类慢阻肺患者夜间低氧会更严重,就是合并有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的患者。慢阻肺及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都是常见慢性气道阻塞性疾病,但两者主要病变部位不同。
慢阻肺以小气道阻塞为主,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主要表现为上气道塌陷、阻塞,当两种疾病并存时称为「重叠综合征」。与单纯慢阻肺或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患者比较,重叠综合征患者夜间低氧更为严重,睡眠结构的紊乱及睡眠质量的降低更为显著,日间警觉、注意力、行为能力、记忆力等认知功能的降低更为明显,焦虑抑郁等情感障碍的发生率更高,心血管系统并发症及死亡风险显著增高。
慢阻肺患者日间血氧饱和度可以作为患者夜间睡眠中低氧发生风险的一个预测指标,如果静息状态血氧饱和度>95%,则患者夜间低氧血症的发生风险低。肺功能同样对夜间低氧血症发生风险有一定预测价值,在FEV1/FVC(一秒用力呼气率)<65%的患者当中,更容易出现血氧下降。慢阻肺患者夜间低氧的其他危险因素还包括肥胖、高碳酸血症。
慢阻肺专用的双水平带“ST”模式的呼吸机,可以提供一个较高的吸气压力和较低的呼气压力,在压力差的作用下患者可以顺利排出二氧化碳,从而缓解潴留问题,改善酸碱失衡状况。无创呼吸机通过设定目标潮气量的方式,使患者始终保持足够的分钟通气量,辅助患者顺利完成气体交换,减轻呼吸负荷,以提升慢阻肺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急性加重的可能。不过需要注意的是,慢阻肺病情是不可逆的,想要缓解二氧化碳的潴留,需要长期坚持佩戴无创呼吸机。在时间上一般来讲,每天需使用6-8小时,并根据身体的具体情况因人而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