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1 logo2
慢阻肺患者不同阶段的呼吸支持策略
发布时间:2024-09-02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的呼吸支持策略根据病情的不同阶段有所差异,主要包括稳定期和急性加重期两个主要阶段。针对AECOPD(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患者,我们应确立明确的氧疗目标,即维持血氧饱和度(SpO2)在88%~92%之间,无创通气(NIV)仍是首选的治疗方案。对于稳定期的COPD患者,应避免过度依赖长期家庭氧疗(LTOT),而应严格遵循专业指南的推荐指征,确保每日使用时长不少于15小时。


  一、急性加重期的呼吸支持策略


  在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病情恶化,出现明显的呼吸困难、咳喘、痰量增加等症状。此时的呼吸支持策略如下:


  1、药物治疗:


  使用支气管舒张剂(短效或长效β2-受体激动剂和抗胆碱能药物)来缓解气道狭窄,改善通气。


  吸入糖皮质激素(ICS/LABA)联合使用以控制炎症反应。


  2、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HFNC)


  HFNC是指一种通过高流量鼻塞持续为患者提供可以调控并相对恒定吸氧浓度(21%~100%)、温度(31~37℃)和湿度的高流量(8~80L/min)吸入气体的治疗方式。HFNC既具有传统氧疗的易用性和舒适性,又具有无创通气的气道湿化、氧浓度准确和呼气末正压效应。HFNC作为新的呼吸支持技术近年在临床得到广泛应用,对轻中度呼吸衰竭(尤其是低氧性呼吸衰竭)具有积极的治疗效果。


  4、无创通气(NIV)


  无创通气(NIV)是一种通过鼻罩、面罩或鼻导管等无创接口装置给予正压通气的治疗方法,其特点在于避免使用气管内导管、气管造口术等有创手段。当应用NIV治疗AECOPD时,监测工作至关重要。特别是在NIV治疗开始的1~2小时内,这一时期对于评估治疗效果尤为关键。评估过程中,应综合考虑患者的临床状态以及动脉血气分析(ABG)结果。治疗成功的标志在于酸中毒和高碳酸血症的显著改善。通过密切监测和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可以确保患者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


  5、有创通气(IMV)


  有创机械通气是一种通过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等侵入性手段,利用呼吸机进行人工呼吸的治疗方法。该方法主要用于改善患者的氧合和通气状况,降低呼吸能耗,为呼吸和循环系统提供有效支持。根据启动吸气的机制不同,通气模式可分为控制通气和辅助通气两种基本类型。当AECOPD并发呼吸衰竭时,有创通气是一种重要的治疗手段。


  二、慢阻肺稳定期呼吸支持策略


  在COPD的稳定期,患者的主要目标是维持现有的肺功能、减少急性加重的发生频率,并提高生活质量。以下是具体的呼吸支持策略:


  1、氧疗


  对于低氧血症患者,建议长期家庭氧疗,每日吸氧时间控制在15小时以上,流量控制在1.0~2.0L/min,以改善心肺功能并降低病死率。相较于家庭氧疗,经鼻高流量氧疗(HFNC)能够降低患者PaCO2(二氧化碳分压),有效改善高碳酸血症状况,减少呼吸驱动力,提升患者舒适性。


  2、无创正压通气(NPPV)

  在需要时使用无创正压通气辅助呼吸,纠正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减少呼吸肌疲劳,增加运动耐量。


  3、呼吸训练


  常用的呼吸训练方法包括缩唇呼吸、腹式呼吸以及呼吸体操等,这些训练有助于改善气体交换,缓解呼吸困难症状。缩唇呼吸可显著改善慢阻肺患者的呼吸困难。


  4、运动训练


  运动训练是肺康复的关键部分,包括步行、功率自行车、跑步、爬楼梯等有氧运动。


  5、营养支持


  营养支持对稳定期慢阻肺患者非常重要,能够改善能量摄入、体重、握力、运动耐量、呼吸肌肉力量以及生活质量。


  慢阻肺患者的呼吸支持策略应根据病情的不同阶段进行调整。急性加重期主要依靠药物治疗、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无创正压通气、和必要的有创通气;而稳定期则侧重于肺康复训练、营养支持和氧疗等非药物治疗手段。这些措施共同作用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