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其病因是多方面 的,防治策略是多维度的。2024年8月11日,《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24年修订版)》正式发布。与2018版指南相比,2024版指南充分体现了近年高血压领域的防治理念、现行政策与防治方法的进展。
要点1:我国人群高血压流行及防控现状
• 我国人群高血压患病率持续增高。近年来中青年人群及农村地区高血压患病率上升趋势更明显。
• 我国高血压患者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三率)已有明显改善,但总体仍处于较低的水平,分别达51.6%、45.8%和16.8%。高血压“三率”女性高于男性,城市居民高于农村居民,中青年人群“三率”较低。
• 高钠、低钾膳食,超重和肥胖,吸烟,过量饮酒,心理社会因素等是我国人群重要的高血压危险因素。
要点2:高血压与心血管风险
• 诊室血压水平与心血管风险呈连续、独立、直接的正相关关系。
• 24h动态血压和夜间血压与心血管风险的关联甚至更密切。家庭血压,尤其是家庭清晨血压,与患者预后密切相关。
• 脑卒中仍是目前我国高血压人群最主要的并发症,冠心病事件也有明显上升。
• 高血压导致的其他并发症包括心房颤动、心力衰竭、终末期肾病(ESRD)、痴呆等。
要点3A:静息状态下血压测量步骤
• 坐位安静休息至少5min后,测量上臂血压,上臂应置于心脏水平。
• 推荐使用经过准确性验证的上臂式电子血压计,不建议使用水银血压计。
• 使用标准规格的袖带,臂围大者(>32cm)应使用大袖带,臂围小者(<24cm)应使用小袖带。
• 首诊时测量两侧上臂血压,以血压读数较高的一侧作为测量血压的上臂。
• 测量血压时,应相隔30~60s重复测量,取2次读数的平均值记录。如果收缩压或舒张压的2次读数相差10mmHg以上,应再次测量,取3次读数的平均值记录™。
• 老年人、糖尿病或出现体位性低血压患者,应该加测站立位血压。站立位血压在卧位或坐位改为站立位后1min和3min时测量。
• 在测量血压的同时,应测定脉率。
要点3B:各种血压测量方法评价
• 诊室血压是诊断高血压、进行血压水平分级以及观察降压疗效的常用方法。
• 应尽可能进行诊室外血压测量,确诊高血压,识别白大衣性高血压与隐蔽性高血压,评估降压疗效,诊断难治性高血压。
• 动态血压监测还可评估血压昼夜节律,判断夜间高血压、清晨高血压等临床表型。
• 基于互联网的远程实时家庭血压监测是血压管理的新模式。
• 四肢血压测量计算踝/臂血压指数(ABI)或两侧上臂或下肢血压差值,可用于诊断外周动脉疾病。
要点4:血压分类与心血管危险分层
• 高血压定义:在未使用降压药的情况下,诊室血压≥140/90 mmHg;或家庭血压≥135/85 mmHg;或24 h动态血压≥130/80 mmHg,白天血压≥135/85 mmHg,夜间血压≥120/70 mmHg。
• 根据诊室血压升高水平,将高血压分为1级、2级和3级(Ⅰ,C)。
• 根据血压水平、心血管危险因素、靶器官损害、临床并发症以及糖尿病和CKD等合并症进行心血管危险分层,分为低危、中危、高危和很高危4个层次(Ⅰ,C)。
要点5A:降压治疗的获益人群
• 降压药物治疗的获益主要在中危及以上的高血压患者和高危及以上的正常高值血压者中得到证实。
• 降压治疗中需要对获益和潜在风险进行权衡,特别是高危及很高危患者,多种合并症和老年患者。
要点5B:启动降压药物治疗的时机
• 启动降压药物治疗的时机主要取决于心血管风险,而非仅依据血压水平。
• 血压水平≥160/100 mmHg的高血压患者,应立即启动降压药物治疗(Ⅰ,A)。
• 血压水平140~159/90~99 mmHg的高血压患者,心血管风险为中危及以上者应立即启动降压药物治疗(Ⅰ,A)。低危者可改善生活方式4~12周,如血压仍不达标,应尽早启动降压药物治疗(Ⅰ,C)。
• 血压水平130~139/85~89 mmHg的正常高值人群,心血管风险为高危和很高危者应立即启动降压药物治疗(Ⅰ,B)。低危和中危者,目前没有证据显示可以从降压药物治疗中获益,此类人群应持续进行生活方式干预(Ⅰ,C)。
要点5C:降压治疗的目标
• 高血压治疗的根本目标是降低心、脑、肾与血管并发症和死亡的总危险。
• 心血管风险高危/很高危的高血压患者以及有合并症的高血压患者,在可耐受的条件下,推荐诊室血压目标为<130/80 mmHg(Ⅰ,A)。
• 一般高血压患者推荐诊室血压降至<140/90 mmHg(Ⅰ,A);如能耐受,应进一步降至<130/80 mmHg(Ⅰ,B)。
• 65~79岁老年人推荐诊室血压目标<140/90 mmHg(Ⅰ,A),如能耐受,可降至<130/80 mmHg(Ⅱa,A);80岁及以上高龄老年人降压目标<150/90 mmHg,如能耐受,可降至<140/90 mmHg(Ⅱa,B)。
• 对高危和很高危患者采取强化干预措施(Ⅰ,A);对无严重合并症但已有亚临床靶器官损害的患者采取积极干预措施逆转靶器官损害有一定合理性(Ⅱa,A);低中危的正常高值血压人群给予降压药物治疗无临床获益的证据。
要点5D:治疗性生活方式干预
• 所有高血压患者均应进行治疗性生活方式干预(Ⅰ,A)。血压正常高值的人群,也应改善生活方式,预防高血压的发生(Ⅰ,C)。
• 所有高血压患者均应采取各种措施,限制钠盐摄入量(Ⅰ,A)。建议钠的摄入量<2 g/d(氯化钠5 g/d);肾功能良好者推荐选择低钠富钾替代盐(Ⅰ,B)。
• 正常高值血压者以及高血压患者的膳食管理应减少摄入盐和饱和脂肪,增加摄入蛋白质、优质碳水化合物、钾及膳食纤维(Ⅰ,B)。
• 对于超重或肥胖的高血压患者,建议通过综合生活方式干预控制体重以降低血压和心血管事件风险(Ⅰ,A)。
• 建议所有吸烟者戒烟,尽量避免使用电子烟,以减少隐蔽性高血压,降低心血管疾病和全因死亡风险(Ⅰ,B)。
• 正常高值血压以及高血压患者均应限制长期饮酒(Ⅰ,B)。
• 对于血压控制良好的高血压患者,推荐以有氧运动为主、抗阻运动为辅的混合训练,也建议同时结合呼吸训练与柔韧性和拉伸训练(Ⅰ,B)。
• 可以考虑通过认知行为治疗、正念和冥想、瑜伽、深呼吸练习等多种方法来减轻精神压力(Ⅱb,C)。
• 高血压患者应保持健康睡眠,改善睡眠障碍(Ⅱa,C)。
参考来源: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 高血压联盟(中国), 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高血压病学分会, 等.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24年修订版)[J]. 中华高血压杂志(中英文), 2024, 32(7): 603-700.